规划计划

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计划» 年度计划

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4-17 来源: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和北京市思政会、教育大会、第十二届北京市委历次全会及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市委专项巡视整改,坚持“补短板、聚资源、抓重点、强贡献”,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力以赴战疫情。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外防输入与内防扩散并举,压实“四方责任”,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学校改革发展,切实履行好社会主义大学职责,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大局。

  2. 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采取党员教育、干部培训、教师集中理论学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多元形式,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遵循理论研究宣传教育、“三全育人”、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学精耕、学术精品、队伍精干、服务精准”,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坚强阵地。

  3.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基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紧抓好,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更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坚持“五个明确”,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各方面,全面完成政治建设任务清单266项任务,固化形成政治建设常态化机制。

  4. 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科学决策,在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检验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总结主题教育成效,努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5. 强化巡视整改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市委巡视整改要求,研究部署整改任务,建立党委常委、校领导分工负责完成整改工作并向党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制度。突出问题导向,把巡视发现的问题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相结合,一体整改、一体解决。加强日常监督、深化专项治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

  6. 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把牢重要关口,加强阵地建设,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细化工作流程,强化教育培训,压缩错误思潮和杂音噪音生存空间。加强全媒体舆情监控,完善协同应对机制,妥善处置各类舆情。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探索制定二级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方案,加强内部监督和日常检查,切实守土尽责。

  7.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落实新时代干部工作新要求,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经受严峻疫情斗争考验。完善选任流程,突出政治标准,坚持知事识人、人岗相宜、重实干、重实绩,用科学规范的制度机制选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优化年龄和专业结构,做好班子配备和换届。以提高政治觉悟、管理能力、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持续加强日常管理监督。

  8. 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广泛发动党员当先锋、做表率,全力投入防疫工作。在重大问题上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规范流程,确保基层党组织把好政治关。加强对院(系)党组织会和党政联席会的调研指导,落实系务会制度。举办2-3期院(系)党组织书记“领雁论坛”,完善党支部书记“2345”培育机制,办好教师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推进“3×3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资助计划”等。

  9.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践行“四种形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进校内巡察,配齐配强巡察办公室工作力量。聚焦政治建设,对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重要指示精神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政治监督。聚焦党的建设,以“贯彻三个《条例》、强化政治功能”为主题,加强日常监督。探索推进学校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处理,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失责者严肃问责,持续强化纪律、监察、作风监督。

  10.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引导激励广大教师主动作为,灵活运用线上教学方式,确保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落实教师每月集中理论学习制度,丰富学习途径、确保学习实效。坚持高位引领、底线要求相结合,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建立师德师风情况零报告制度。坚持师德建设与教师发展一体推进,做好第七届师德先进学习宣传,搭建教学经验交流平台,促进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双提升。

  11. 做好统战工作。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人士队伍。完善双月座谈会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程序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沟通机制,为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责提供保障。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课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发挥港澳台侨工作政治领导、政策解读、协调沟通作用,支持知联会、侨联、台研室等团体建设。

  12. 加强工会工作。做好教职员工健康状况信息统计,提供疫情防控暖心帮扶。加强政治引领、深化工会改革、夯实主责主业、维护职工权益、精准服务职工。强化专兼职工会干部培训,加强社团意识形态管理。深化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落实校“双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关注民生需求,贯彻“普惠制、全覆盖”原则,不断完善慰问机制。继续投入职工小家实体建设,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13. 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制定符合老年人特点、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方案。适时召开第四次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以数科院老党员先锋队为典型,推广建设经验,举办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做好“送学上门”“文化养老”“四就近”等工作,完善刊物建设。持续支持二级关工委、老教工作,发挥离退休干部立德树人重要作用。用好北京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平台,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保障。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4. 聚焦发展统筹谋划。坚持问题、目标、结果导向,重点谋划实施一流学科建设、重大成果培育、杰出人才集聚、国际化发展战略。启动“十四五”规划研制工作,着力提高规划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有效性。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优化校区布局,以加快良乡校区建设为契机,统筹综合改革和校区规划方案。力争制订完成《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章程修正案》,修订完善《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施办法》,组织校学术委员会换届,构建衔接有序、分层分类学术组织架构,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建设。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分析,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15. 全力推进学科建设。立足学科发展规律,以数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优化布局、分层分类协同推进,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深入研究“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体系,详实填报、以评促建。结合教育部学科评估改革思路,抓重点、补弱项,积极筹备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工作。加强北京市共建学科、高精尖学科建设,组织召开高精尖学科工作会议。推进学位点建设,筹备新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切实推动教育学部建设,科学论证、积极探索艺术学部组建工作。

  16. 凸显跨学科交叉研究引领作用。以数学学科群建设为基础,以突出交叉学科、凝练重点方向、优化科研布局为主线,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产出。推进“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现代技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未来教师教育、基础教育前沿研究。统筹资源、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建立优势学科引领、体系建设完善的科研实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引育、岗位聘任、分类评价、项目支持、国际交流、研究生培养等配套制度。聚焦优秀人才,搭建创新团队孵化器,建强“博士后-青年人才-领军人才-战略人才”智囊库。加强绩效管理,滚动支持第一批校内交叉学科,择机启动第二批遴选。

  17. 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结合、按需引才、关注青年、放眼世界”,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党管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体系,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校内人才梯队。探索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涵盖师德师风、能力业绩和突出贡献等要素的人才评价标准。按照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深化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以分类评价、同行评价和代表作制度为原则的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体系。加强绩效考核,落实“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教师职务聘任制。深入完善师资博士后政策,逐步改善博士后工作生活条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教职工队伍。

  三、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8.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育人资源,组织开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网络主题教育等活动,突出爱国主义和生命健康教育,讲好战“疫”故事,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与时代同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社会实践、感悟民族精神,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完善“十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学生“5322”理论学习交流平台、红色教育和支教服务社会实践、美育教育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1142”资助育人、“4S”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三进”机制和能力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全景式”党课教育、党班团一体化组织、院系特色项目培育等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全面覆盖,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19. 积极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调整延期开学教学计划安排,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版,开展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论证,形成规划方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型,注重创新、关注质量,积极开展标志性教学成果培育和申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化发展。建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双导师”制,组织好师范类专业认证,提高未来优质教师供给能力。多途径探索师范生本硕贯通培养,加强学业数据分析和毕业动态追踪,大力提高教师资格证率和考研率,形成良好反馈、改进互动机制。继续大规模建设SPOC、MOOC课程,推动在线教学,促进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20.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双一流”背景下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拓展宣传途径、扩大招生范围、改善生源结构,合理制定硕士生复试和博士生入学考试工作安排。完善“硕-博”贯通式培养机制,总结“直博”“申请-考核制”实施效果,扩大“推免生夏令营”影响力。探索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有效路径,优化基地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远程指导和关怀帮扶,鼓励教学模式创新,支持培育重大教学成果。持续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大力支持建设专业英文课程体系,探索建设国(境)外教学实践基地,拓展国际合作资源与渠道。增进学术交流,适时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21. 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深入研究北京等6省市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要求,科学合理制定招生章程和计划。发挥院(系)、专业主体作用,创新本科招生宣传模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坚持“公正选拔、公平测试”,精心筹划本科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科学研判就业形势与政策,疫情防控期间,有效利用线上就业市场资源,制定合理可行就业工作意见与管理方法。加强调研分析,突出师范特色,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22. 打造国际合作新亮点。启动编制学校国际化“十四五”规划与行动方案,制定发展考核指标。继续办好国际交流和港澳台侨优质合作项目,发挥预科教育培养优势,扩大招生规模与层次,加强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打造品牌,找准契合点和共赢合作模式,与更多国(境)外高校签署交流协议,稳步增加长期对等交流名额。注重孔子学院内涵式发展,落实落细汪洋主席和国家汉办关于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的重要指示,积极做好各孔子学院暑期系列活动及艺术团巡演组织筹备。

  四、文理交融多元并举,大力提升科研支撑力

  23. 建设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聚焦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需求及国际科学前沿,优化科研基地布局,构建基础及应用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积极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构建科研联盟、强化原始创新。优化科技合作战略,共建联合研究实验室,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国际组织间的实质合作与联合研究。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成果转化水平。积极试行项目申报在线审核,倡导无纸化办公,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做好疫情防控bob综合游戏官网 。开展2020年自然科学项目库建设,探索部院联动竞争择优支持模式,集聚科技资源、促进交叉创新,推进重大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培育。

  24. 加强哲学社会bob综合游戏官网 。完善管理机制,培育标志性研究成果,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好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库。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开展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各类冷门绝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文化咨政智库建设,提升《文化决策参考》建言献策水平,力争成为北京市文化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五、厚植教师教育优势,彰显社会服务贡献力

  25. 完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落实拓展中小学教师来源和教师培训行动计划。依托U-G-S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区域合作范式,与更多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深度合作。以凝练学科特色为抓手,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促进成果产出,形成教育学科优势科研品牌。探索创新“四位一体”“本硕联合”等项目,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分类整合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项目,打造精致化品牌,力争形成具体成果和明显效益。

  26. 发挥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品牌优势。以质量提高为主线,深层次促进大学与基础教育学校共融互生,持续提升合作学校办学水平。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教育需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辐射。持续推动“首都带首府”京银双优云桥项目与“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成果落地生根。多方面扎实推进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奋力书写扶智育人、教育脱贫首善答卷。

  27. 提升高师培训水平。结合新版教材,组织微课程开发和题库建设,优化面授课程、提升培训质量。依托高校教师发展基地,挖掘优势资源,将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贯穿培训全过程。积极开发“互联网+”培训项目,形成线上、线下课程良性互动。加强调研、拓展思路、寻求发展,高质量完成各类重点委托项目,有序开展市属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外访问学者选拔工作。

  28. 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科学制定延期开学教学计划和工作安排,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内涵发展”,持续提升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办学院(系)发挥专业优势,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育信息化科学化,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项目规范化管理,主动服务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根据防控要求,继续承办新疆和田地区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力争圆满完成精准扶贫项目。

  29. 推进语言文字测试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研究。以服务首都为核心,着力增加测试数量与质量。做好少数民族、港澳台侨、外籍人士以及视听障人士普通话水平测试。配合市政服务大厅,优化测试系统和端口,持续推进“一站式服务”。继续做好免费语言测试公益培训。加强对各分中心监管,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提升质量。

  六、强化管理与服务,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30.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总结“十三五”文化建设成果,启动“十四五”规划设计,推进精神文明和制度、行为、环境、网络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大力开展美育普及活动,举办第四届艺术季。扎实做好“七五”普法,统筹校园文化生态建设,打造“首师故事”文化名片,营造静心学习、精心从教、热爱生活、奉献社会良好氛围。

  31. 扎实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围绕“6A6C”智慧校园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教育”为切入点,将疫情防控与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加强远程办公功能开发与系统升级,搭建操作便捷、体验良好的多人协作平台。注重精准交流,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打造试验区。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链发展,凝练特色优势、推广示范项目,建强“北京市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筹划“公共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多校区公共教室互通互联工作模式,提升使用体验。

  32.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2020年校园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统筹建设2020-2022年学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库。加强校园环境维护,优化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做好2020年防汛、节能、爱国卫生和控烟工作。多渠道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持续推进公租房趸租、配租等服务保障,适时修订良乡公租房管理制度。

  33. 有效推进财政改革。深入贯彻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成财务体系二期建设规划。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缩一般性支出,开源节流并举。稳步调整资金结构,规范资金分配使用,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和统筹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体系,厘清职责界限、调整工作流程。开展分层培训,提升财经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34. 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稳妥推进2019年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逐步推进院(系)、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自我评价,依法依规开展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做好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切实节约工程投资、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35. 筑牢安全稳定坚固防线。依托“平安校园”提升工程、“智慧校园”项目,加强综合防控、责任体系建设。做好意识形态、保密工作自查,及时启动校园分级防控工作预案,推进网格化管理。注重特殊时期校园管控,加强重点部位值守,完善问询登记制度。重视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明确责任,严格分库、分类存放,做到规范操作、监督有力。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通过企业微信“防控督办和信访”专栏与电话方式,畅通防疫暂停接待来访期间群众信访渠道,努力化解存量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投诉。

  36. 深入推进后勤改革。加强统筹管理、调整业务结构、完善机构职能、提高保障能力,推进智慧后勤建设。着重做好公共部位防疫消毒保洁,坚持科学调度,确保食堂膳食安全、防疫物资供应。有效应对学生返校复学供餐压力,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和防疫知识培训,把好原料控制关、控严操作流程关,倡导分散就餐、建立良好秩序。全面实施运行经费预算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推进实体中心系列改革,适度降低运行成本。做好人力资源统筹,继续推进公寓、物业社会化服务。完善对社会服务企业业务管理、评价考核制度,健全采购、业务、财务协同监管工作机制。

  37. 做好校友、基金会工作。加强整体规划,有序组织各类专项活动。健全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打造有影响力的校友公众平台,切实提升校友联络和活动组织水平,形成协同共进工作模式。加强校内统筹协同和校外宣传引导,健全完善捐赠方式和途径,强化新项目设计与挖掘,维护已有项目,统筹使用配比资金,注重绩效管理。

  38. 加强社区网格一体化管理。以“楼门议事”为抓手,组织“双报到”党员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打造“楼门微党建”特色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实施群防群治、地毯式管理,有效落实北京市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建设多彩人文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丰富品牌活动。打造“席位制”协商议事平台,形成精治共治法治一体化实践模式。成立“好邻居”劝导队,化解社区矛盾隐患。

  39. 构建现代化医疗体系。充分重视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建设管理好集中健康观察点,落实预检分诊工作规范。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完善信息化系统、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师生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