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当前位置: 首页» 规划计划» 年度计划

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03-05 来源: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全国和北京市思政会、教育大会、第十二届北京市委历次全会及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牢树“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首都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坚持“补短板、聚资源、抓重点、强贡献”,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持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1.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健全完善校院(系)理论中心组学习一体化部署机制,有效落实巡听旁听、督查调研常态化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以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研究基地平台建设,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广泛开展学术研讨、理论学习与交流合作,及时解答和回应师生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关切。

  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领导内容和工作途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坚持以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决打好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继续推进学校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20条举措、100项任务,确保落地见效,推动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3.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压实“四方责任”。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从严有序、科学动态落实精准防控,进一步细化相关预案,加强重点部位管理、重点人群管控,高度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疫后综合征”。坚持群策群力,统筹做好春季学期师生错峰返校开学各项防控措施,妥善组织疫苗接种工作,织密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4.全力做好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抓好“四史”学习,精心策划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铭记初心使命”庆祝建党百年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首善标准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活动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以评促建,认真组织第八次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申报。

  5.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落实《北京市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及学校“1+1+4+32”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处理意识形态突发事件的政治敏感性。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培训,持续增强干部师生防范政治风险意识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能力。加强全媒体舆情监控,发挥监测平台作用,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注重工作协同,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6.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优化党支部设置,注重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发挥良好示范作用。提升支部建设规范化水平,提炼先进工作方法,推进品牌建设。加强针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措施研判,高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监督,保质保量完成党员发展计划。

  7.持续加强干部教育培养。贯彻新时代干部工作新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鲜明用人导向,畅通优秀年轻干部发展渠道。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完善容错纠错和关心关爱机制,不断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面对疫情复杂局面,创新干部培训模式,集中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处级干部培训班,分类别组织不同类型处级干部培训。完善干部培养机制,鼓励引导机关、院系干部双向交流,丰富拓展校内外交流、挂职渠道,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8.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工作格局,强化政治统领,注重政治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高质量完成对8个二级党组织的校内巡察,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提供坚强政治纪律保障。坚持改革创新,履行监督主责,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9.做好统战工作。加强政治领导和政策解读,进一步加大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双月座谈会”等工作机制,为党外人士提供民主监督、建言献策互动平台。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职责落实,加强基层调研,进一步摸清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储备和归国留学人员情况。齐抓共管,不断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体系。做好港澳台侨工作,支持、组织知联会开展自主活动,继续做好侨联、台研室等统战团体建设。

  10.加强工会政治引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建言献策,开好“双代会”年会,落实提案三级办理机制。推进二级教代会精细化管理,组织召开二级教代会工作研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创新水平,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精准帮扶和教职工慰问,推进职工小家建设,激发基层工会活力,逐步推进非编入会工作。

  11.发挥离退休干部正能量。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做好离休干部“送学上门”工作,发挥理论学习小组示范作用。以庆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追寻”专题系列报道。全面开展离退休干部“初心讲堂”活动,传承革命传统、红色基因,发挥老同志育人作用。加强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离退休干部社团建设。落实离休干部“一对一”精准服务制度,贯彻落实《北京市党建引领老干部工作向基层延伸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与社区的密切联系,完善沟通帮扶机制。

二、以钉钉子精神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2.谋划开局深化改革。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着力推动良乡校区二期规划建设前期工作。聚焦实施重大成果培育、杰出人才引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落实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和办学保障措施,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完善“1+10+N”规划编制体系,做好总体规划与重点领域专项规划以及院(系)单位规划衔接落实。统筹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分类发展,制定贯彻分类发展工作专项规划,形成改革路线图、建设时间表,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跟进完善《360度对比分析报告》,构建可视化数据分析模型,动态监测各项发展指标,编制全景分析报告,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客观可靠数据支撑。

  13.加快推进学科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立足办学定位,着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推进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北京市共建学科等建设水平。全面总结学校首个“双一流”建设周期成效,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健康发展。以艺术类高精尖学科建设为核心,充分调研、积极筹备艺术学部,切实推动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建设发展。与时俱进、顺应需求,不断优化学位点布局,持续加强交叉学科建设,统筹推动智能教育、生物信息学、国别区域研究等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加强高层次交叉型人才培养。

  14.助力交叉学科融合创新。依托“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发挥数学学科群优势,激发高精尖学科建设潜力,不断形成新兴学科增长点,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数学和统计学为牵引,重点发展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数学理论、可解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等,带动成像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瞄准学科前沿领域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进一步增强科技平台、重大项目团队联合攻坚能力,积极对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努力争取第二期高精尖中心建设支持。

三、推进杰出人才引育战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15.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体系。对标国家级人才项目,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以海外人才引进自主认定工作为抓手,高质量开展优秀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工作。贯彻实施柔性引智引才策略,加强高层次国际人才引进聘用工作,完善特聘教授聘用管理机制,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16.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用好评价“指挥棒”,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激励机制。坚持从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转变,注重评价代表性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教师回归学术初心,建立优良学术生态。构建与教师岗位特点、学科特色、研究性质相适应的评价指标系统,探索更新职称评审标准,持续完善分类化、多元化科学合理教育评价体系。

  17.发挥人才制度优势。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强化能力和实绩导向,实行多重用人方式与教师分类管理。创新薪酬分配方式,强化激励机制,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政策导向。结合办学目标和基本条件,着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科学设置教师岗位,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与“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干事创业主动性、创造性。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8.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生态建设,巩固“覆盖、融入、提质”建设成果,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完善成果评价系统,加强线上线下第二课堂建设。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拓展教育方式和学习载体,打造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思想引领平台。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推进工作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大思政育人队伍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整体格局,压实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育人职责,构建一体化多层次专兼结合工作体系。

  19.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实施线下教学,确保线上线下教学即时切换、无缝衔接。积极开展教育部“拔尖基地”“双万计划”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和师范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国家级重大教育教学成果。构建和完善文理交叉、艺体兼顾的通识教育体系,以国际化为着力点,持续推动“学生中心”教学范式转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探索打造升级版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推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完成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统筹推进第二学位、辅修学位、双学位、联合学位、荣誉学位管理机制。持续做好SPOC、MOOC等在线课程建设。

  20.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探索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筹备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招考革新,不断改进研究生人才选拔工作软硬件环境,适度超前规划,加强风险管控。多措并举拓展线上招生宣传途径,扩大宣传范围、强化绩效评价,聚焦吸引优质生源。探索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和交叉学科群发展为基础,组织开展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加强学位授予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把质量关,强化院系、导师人才培养质量意识,建立学位论文质量奖惩联动机制,增强高层次人才供给能力。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新路径,适时启动校级研究生海外研修基地建设项目。

  21.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突出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研究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不断完善招生政策,优化调整招生计划。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特点,创新、完善本科招生宣传模式,充分发挥院系、专业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健康考试、温馨考试、平安考试。坚持“公正选拔、公平测试”,精心组织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加强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学生就业创业管理工作科学性、高效性。注重基层就业引导,鼓励毕业生多元就业,持续扩大服务北京基础教育范围。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22.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密切关注国际中文教育新格局、新变化,顺势而为,筹建国际合作学术研究平台,在国内急需、紧缺学科专业领域,探寻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模式。积极落实孔子学院转隶后中方院校主体责任,加强与所在大学的深度合作。加强与“中非友谊奖”外方高校或机构bob游戏下载 ,落实广岛大学森户高等教育学院汉语教学项目,深化东南亚国家教学及生源基地项目建设等。

五、彰显特色发挥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贡献力

  23.促进科技资源集聚与交叉创新。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优化科研基地布局。依托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协作国家级科研平台,打造多元互动协同创新建设新模式。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深层次科研合作,培育特色领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开展项目库建设工作,优化项目管理机制,深化青年创新团队建设,探索部院联动竞争择优机制下的稳定支持模式,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及标志性成果培育。

  24.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始终坚持哲学社会bob综合游戏官网 正确导向,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守好bob综合游戏官网 意识形态主阵地。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聚焦党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开展研究。加强项目库建设,牢牢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坚持继承性和原创性相统一、导向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系统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统一,力争在新时代敦煌学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府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等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理论成果。

  25.转型提升教师教育方式。落实首师大姓“师”办学定位,优化教师教育机制,加强教师教育转型,探索实践本硕一体化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重大攻关项目理论研究,打造新时代师德建设和教师情感研究品牌,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生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未来教育和教师教育新突破。为区域基础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援,坚持儿童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重点推进师范专业认证。筹备建设北京市婴幼儿发展综合数据库。

  26.加强基础教育社会服务。整合校内外专家资源,面向基础教育改革,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基础教育共同体服务品牌,发挥学校基础教育科研优势,构建基础教育未来学校实验体系,推动附属学校共同体创新、内涵、引领、示范发展。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为契机,瞄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精神,坚持“用心用情”做好教育帮扶育智。发挥互联网优势,坚持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高效完成教育对口支援各项任务,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组织编写北京市智力支援“十四五”规划,积极开展北京市智力扶贫+扶志(扶智)模式研究等任务。

  27.构建高师培训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调查研究,协助市教委完成市属高校“十四五”高校教师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问题、难点,积极发挥教师发展基地合作优势、引领作用。准确把握培训动态发展趋势,探索建立探究型、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巩固品牌优势,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培训项目,全方位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

  28.推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落实非学历培训归口管理责任,规范立项管理,协调开展教育扶贫培训项目,增强社会贡献力。整合“双优云桥”项目资源,携手打造“云培训”平台,圆满完成“新疆和田地区幼儿园园长赴京挂职培养”(三期)项目。推动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前、初教专业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

  29.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以服务北京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核心,压实“测试+防控”双重责任,努力增加测试数量,满足社会需求。持续开展面向社会及高校的免费公益培训。做好少数民族考生、港澳台及外国人士、视障听障人士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加强分中心监管,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语言测试培训bob综合游戏官网 ,完成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开展北京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专家委员会组建工作。

六、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水平

  3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良乡校区立德树人文化广场,继续推进校园导视系统建设,加强学校公共教学空间、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建立宣传教育和引导机制,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分散就餐、文明用餐,培养节约习惯,多措并举开展“光盘行动”;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源头减量、过程管理,强化校园生活垃圾分类。

  31.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升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推进虚拟校园卡建设,逐步实现“一码通付、一码通行”。拓展公共资源功能,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智慧教学等软硬件环境部署,提高公共空间功能多样化、复合化、人性化。搭建公共资源智慧空间及高效平台,开发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整合数字资源、疏通访问渠道,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使读者能随时、随地访问和利用图书文献资源。

  32.提升基础服务保障。严格原料采购和冷链食品出入库管理,严控操作流程,确保食堂饭菜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统筹校园基础设施改造规划,建设2021-2023年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库;加强施工现场防疫和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好2021年基础设施改造项目。重点围绕良乡校区,多渠道寻找房源,为教职工推介高性价比商品房、共有产权住房等。

  33.完善财经保障体系。坚持服务为先,推进阳光财务,全面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资金统筹,促进结构调整,完善预算编制,稳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优化财务工作流程,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践行“以票管费”理念,切实为师生提供便捷、灵活、安全的票据服务。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网集中公开2021年度100万元(含)以上项目采购意向;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办事流程,开发“bob手机网页版官方入口 授权采购管理平台”;启动“协议采购供应商满意度评价”调查,强化合同履约,促进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内部审计制度,有序开展2020年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基建、修缮项目审计等。妥善完成校办企业改制,理顺资产公司与出资企业关系,搭建校产改革发展四梁八柱。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科技创新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建立台账,做好管辖单位国有资产清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育服务联盟新路径。

  34.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立足实际、提前布局,确保重大节点和敏感时期校园稳定,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协同性、实效性,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校园封闭管理,着力提升应急处突水平。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做好“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中期迎检工作。加大安全隐患与矛盾纠纷风险排查,多措并举化解危机,积极推进师生安全教育,努力打造舒心安全教学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启动并落实实验室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35.提升后勤整体保障能力。加强后勤预算管理,做好工作对接,细化采购实施方案。建立后勤服务项目立项、采购、实施、验收、结项全程监管评价机制,加强监管评价和结果应用,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推进完成北京安安物业管理中心企业转制,衔接做好校园服务保障各项任务。落实非事业编用工管理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各类用工方式人员安置保障。

  36.着力打造校友精神家园。丰富校友活动内容途径,加强校友联络沟通与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信息丰富、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校友智能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教育基金会内部治理,发挥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作用,强化监督、优化流程,不断完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推动良乡校区总体规划中校友文化元素融入和文化景观建设,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探索支持校友终身学习途径。

  37.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强居民健康安全教育。以海淀区“居民会客议事厅”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以北京市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加强楼门院规范化建设,全面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38.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严、从实、从细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做好师生及社区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推进特色科室(口腔科、理疗科)建设,发挥“北京市口腔协会理事单位”作用,满足师生就医需求。巩固医疗改革成果,建立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创建高效智能就医环境和诊疗体验,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师生就医满意度。

Baidu
map